产品说明:本店供应的茅台镇坛子酒,产于中国酒都--茅台镇,系精选本地优质高粱、小麦为原料,采用赤水河流域之泉水,秉承茅台镇传统酱香酿造工艺之精华,经严格控制工艺流程精制而成,质量上乘,具有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饮后不上头之特点,是适用于人体健康的饮用佳品。1箱起批,欢迎洽谈订购。
产品包装:茅台镇坛子酒属散装白酒,根据客户需要即时采用古典式酒坛盛装,配上色彩鲜艳的头布和飘带,无外包彩盒,5000毫升装一般每件2坛,包装简易,古典美观,经济实惠。
产品用途:茅台镇酒,广大白酒爱好者自用、宴请宾朋、送礼之佳品。
付款方式:款到发货,支持支付宝付款。
运费说明:酒类产品为特殊商品,所以一般不快递,只提供物流。物流运费视运输距离远近有所差别,一般省外一箱2坛装的酒运费大概为30元左右。如果量大,则按吨位算,一般在700元/吨左右。
运输时间:贵州省内一般在3天内到货,贵州省外一般在7天左右到货。
当货物到达时,物流公司会通知您取货,您必须带上身份证和电话,收货时,一定要认真点清你所订购的货物,如果发现货物损坏、数量不符等一定要当场拒收,并且应立刻与发货人取得联系,说明情况,损坏由本店负责补货或退款。若贸然签字,就代表您已经认可,所有责任自负。
茅台镇的酱香酒主要就是酒质好,没有质量问题,有任何不满意的问题,可以和厂家友好商量解决。
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二、独特的气候三、独特的土壤四、优质的酿造水源五、独特的生产原料六、独特的酿酒工艺七、神秘的微生物群
茅台镇,大山的地质地貌结构主要是朱砂土、砾岩,形成时间在7000万年以前,土壤中砂石和砾石含量高,十分有利于水源的渗透过滤和溶解红层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地面水和地下水通过河两岸红层流入赤水河,形成了酿造(大曲)酱香型白酒的宝贵水源。
酿造(大曲)酱香型白酒的水源一茅台河,水质特别好,经检测,茅台河水质无色透明、无嗅、无异味、微甜爽口,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酸碱适度(PH值7.2-7.8)、硬度(8.4-7.8)。茅台河至今未受到任何污染,是酿酒的好资源。可以说,茅台河是大自然情有独钟的恩赐,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神奇品质的物质基础。
4:生态窖藏。(大曲)酱香型白酒通过九蒸八酿,七次取酒后分别把七个轮次的原酒在无污染,无公害、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成分的朱砂土窖内天然窖藏老熟,在三年的窖藏过程中,通过氧化还原、酯化、挥发和物理自然变化,使酒体变得更加醇和、细腻、酱香更突出。与其它添加了陈味剂和机器老熟的白酒有本质区别。 5:独特的调制工艺。(大曲)酱香型白酒是以七个轮次,不同典型体、不同酒龄的原酒调制而成。调制时绝不添加任何物质,包括香味物质和水。精心勾兑后的酒,还要继续窖藏一年,才能包装出厂。
这里气候湿润,冬暖夏热,日照丰富,这样的气候环境又非常适合酿酒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千百年来,这里的酿酒业经久不息,使微生物的活动愈发活跃,种类愈发繁多在茅台河谷的小环境内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微生物群。以致在茅台河谷之外的任何地方都没有适合这类微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的生态环境。
茅台镇独特的气候和土壤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其他,富含多种有利于酱香型白酒生产的微生物;其水,源自千年奔流的赤水河道,清澈透明,清冽干爽。集茅台天地之气,终成酱香之精品。
赤水河发源于云南镇雄,古称大涉水、安乐水,后为赤虺河,再后称赤水河,因沿岸土壤为紫红色,雨水流入河中成红色而得名。“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而东下”的赤水河,是一条美酒飘香的河,也是中华民族有史记载最早酿造美酒的地区。
历史上最早记载赤水河畔贵州茅台镇酿酒史的,为司马迁的《史记》。《史记·西南夷列传》载:公元前130多年,汉武帝刘彻饮到来自夜郎(今黔北一带)所产的名酒“枸酱”,情不自禁地赞曰:“甘美之”。以后便有了汉武帝派大将唐蒙到贵州开拓夷道,专门绕道茅台所在的仁怀的历史,有道是“汉家枸酱为何物?赚得唐蒙益部来。”为此,清代著名诗人郑珍曾写道:“枸酱乃从益部来。”茅台古称益部,而枸酱,经考证为仁怀赤水河一带生产的用水果加入粮食经发酵酿制的酒。 2000多年前的中国汉朝,任何产品都不可能有品牌。赤水河畔益部(贵州茅台镇)所产的枸酱是不是茅台酒的前身,没有人说得清楚。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贵州茅台镇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产自贵州茅台镇的所有美酒中,最好的当数被后人以地名冠于酒名的贵州茅台酒。所以,在今天林林总总的中国传统白酒品牌中,贵州茅台酒理应是历史最为悠远、品质最早享誉的名酒之一。 在中国的酿酒史上,真正完全用粮食经制曲酿造的白酒始于唐宋。而赤水河畔贵州茅台镇一带所产的大曲酒,就已经成为朝廷贡品。至元、明期间,具有一定规模的酿酒作坊就已经在茅台镇杨柳湾(今贵州茅台酒厂一车间片区)陆续兴建,值得注意的是,贵州茅台当时的酿酒技术已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回沙”工艺。所产优质白酒顺赤水河入川后经长江远销,陆路则翻山越岭由马帮驮运销往贵阳等地。 至明末清初,随着当时交通、经济的发展,仁怀地区的酿酒业达到村村有作坊,户户闻酒香的兴旺景象。在此期间,贵州茅台地区独步天下的回沙酱香型白酒已臻成型。到了1704年(康熙四十二年),贵州茅台镇白酒的品牌开始出现。以“回沙茅台”、“茅春”、“茅台烧春”为标志的一批贵州茅台镇佳酿,成为贵州白酒的精品而遐迩闻名。 “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乾隆年间贵州总督张广泗向朝廷奏请开修疏浚赤水河道以便川盐入黔,工程次年完工后,濒临赤水河的茅台便成为黔北重要交通口岸。便利的水运不仅带来盐业的发展,也促使茅台酿酒业的更加兴旺,到嘉庆、道光年间,茅台镇上专门酿制回沙酱香茅台酒的烧房已有20余家,其时最有名的当数“偈盛酒号”和“大和烧房”。到1840年,茅台地区白酒的产量已达170余吨,创下中国酿酒史上首屈一指的生产规模,“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成为那一时期茅台繁忙景象的历史写照。“风来隔壁三家醉,雨过开瓶十里香”。